截至4月17日,平安、长城、中欧、睿远、永赢、华富、金信基金等公司率先披露了旗下权益类基金的一季报。前述基金公司中,不乏一些产品在今年一季度取得了较好的区间收益。
科技投资未来可期
“2025年或是AI推理落地的元年。”中欧智能制造基金经理邵洁认为,推理应用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推理所需的全新架构的存算运力芯片需求爆发,受益推理成本下降的终端设备、Agent、智驾、医疗和机器人等领域都会迎来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
长城久鑫基金经理余欢在一季报中表示,制造和供应链优势会让国内企业在机器人行业的量产及降本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从0到1的阶段,今年有望成为量产的元年。
不过,余欢认为,行业的进化之路并不平坦,要想让机器人更加智能,更加“像人”,让“伪需求”变成“真痛点真需求”,其中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也给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经理张荫表示,要本着“长期成长股”的策略去对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其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但成长性赛道投资可能面临估值高、波动大等问题,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
在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看来,由于AI产业链带来的巨大技术革命必然会对整个社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显然这是一个相当激动人心的产业,因此AI产业链被机构投资者长期看好也很正常。其还表示,技术革命型行业最大的特点是行业龙头容易被新技术重创甚至消灭,基金抱团导致的赛道拥挤,则会加剧这种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时刻保持审慎的投资心态。
“科技创新作为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也表示,长期看好AI发展机遇,随着行业渗透持续加速,应用场景创新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