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择建议其实已经屏蔽了AI即将大规模取代人工的数个美术类专业,这个前提,让我的建议能很好地缓解家长的焦虑。
基于我对美术大行业20多年的了解,我在很早的时候就隐约感到很多繁琐且低效的设计类工作,应该由机器去完成初步的数据收集和概念设想,然后专业设计师在机器出品(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获得最终的作品,实现工作效率的大幅优化和提高。今年4月份,我找到了答案。
哪些美术类专业不建议报考?
这个话题说出来容易得罪人,为了避免争论,我讲一下逻辑。“实用设计”类的很多设计作品,在专业人士看来,其实并没有太多创新创造在里面,而专业人士认为有创新的作品,反而会让普通人看不明白。专业壁垒的存在,让同质化作品多如牛毛,多数设计就是在这些作品中挑选并改造出满足甲方需求的出品。而设计交付的本质上是满足甲方需求,如果甲方是一个群体,那么就可以理解为设计“爆款”。
被“投喂”了海量专业作品的AI,就如同人脑,可以识别各类作品风格,并能像设计师一样在海量数据中“寻找适合的素材”,然后组织成初级产品,再根据“指令”不断优化,这个工作就是设计师一直在做的,但现在AI把它做了,并且效率更高,体验更好。要知道,与甲方深入沟通,并根据甲方的“意思”不断优化产品,本身就是设计师的主
要工作内容,很多时候设计师就是个“工具人”,不断修改作品,做出一些让甲方满意让自己呕吐的出品。现在,甲方可以给AI下指令,还没有设计师给你翻白眼,体验不要太好,至于作品有多高级的审美和创新,并不重要,甲方买单就行了。
那么,这些行业的设计师,前面大概率会加上“室内”、“包装”、“软装”、“服装”、“首饰”、“平面”...不能再说的更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这类设计师岗位,也不可能被AI完全取代,还是需要人去完善,最终优化出可以商业化使用的出品。AI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就会直接消灭大量工作机会,以前三个的人工作,未来1个人就可以做了。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说明了我对美术生高考专业的选择建议,列举了不推荐报考的专业,详述了不推荐的原因和背后的逻辑。今天就讲一下哪些美术类专业不会被AI代替,以及大家关心的设计行业中还能推荐报考什么专业。
我是深圳大成美术的郝老师,央美本科清美研究生,20年以上的高考美术教学经验,跟踪了十多年名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拥有独立的择业观点。交代一下背景,就想跟广大的网络喷子们打声招呼,我写的原创文章,具备一定专业深度,你可能不会喜欢,但不接受嘲讽和反驳。
哪些美术专业未来无法被AI替代?直接说结论:除了设计类!
看下图,这是央美本科生的招生专业,画红圈的属于设计类。为什么拿央美举例?因为央美的美术类学科建设是国内最全面的。你未来读的美术类专业大概率跳不出这个范围。
注意,每一个“招考专业”下面其实还有N多的细分专业没有列出来,红圈以外的专业是不是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但是可能你又会问:这些专业好就业吗?打住!关于这些专业的就业属于另一个话题。
如果你只听说设计类好就业,想问问这里面还能推荐哪个专业?
直接说结论:首选数字媒体艺术,次选视觉传达设计
这是十几年来我对设计类考生推荐的唯二专业方向,直到今年AI的出现,我仍然维持这个观点,且只推荐头部美院和985高校的这两类专业。
说一下逻辑。
具体这个两个专业学点啥?可以概括为一个偏“视频动画”一个偏“平面广告”,为了便于理解,概括的有点简单粗暴,而实际上各大美院两个专业学习的基础课,有不少是相同的,这个专业的美院人会认为自己本科学的东西很杂,全面学习掌握设计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类似设计领域的“通识教育”。但与传统的服装设计、产品设计、首饰设计、室内设计不同,它俩更偏向互联网领域的设计,伴随互联网而生的新兴设计类别。毕业生可以快速上手进入互联网设计类细分相关何岗位,或者细分领域里再转行。那么对于就业来说,“选择面”就实现了最大化。这就是前些年“传说中”就业率高的核心逻辑,它赶上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年。
2000年初个人电脑开始普及,催生了PC端“界面设计师”的火热,再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移动端“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的火爆,这俩专业毕业生大量地参与了时代的发展。
那么未来,随着互联网朝着元宇宙、虚拟现实领域的发展,结合AI算力的加持,苹果即将带领消费电子领域开启MR头显的数字时代,这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消费电子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多新兴设计师岗位将会出现,能够快速融入其中的设计类专业还是这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选择的底层逻辑:科技互联网领仍将高速发展,必然伴随新型人才需求的大爆发,能够快速适应及融入其中的专业才是有前途的专业。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大型企业的招聘一定是偏向头部高校,由于自身业务原因,高校无法培养满足自身需求的对口设计师,往往需要再培训,所以这两类设计专业刚好满足用人单位看重的“基础全面、可塑性强”的特点。
但是,相对的,如果你就读的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大专院校的此类专业,不具备进大厂的就业优势,大公司不给学习机会,小公司只要熟练工,那么很可能会有下面这样的感受
划重点:同一个专业名称,有没有名校加持对于就业来说,很重要!其次,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很可能天差地别。
我了解央美的这俩专业是全面学习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创新性研究。这套打法几乎是央美所有专业本科四五年的成长路径。因此,我常说名校的大学使命并不是就业,而是实验创新,那么遇到行业变革的时代,这群人能够很快融入并借此放大自身价值,收获时代红利。
而普通学校的课业内容,可能真的就如上图作者所言,掌握最基础的技能。这样肯定不具备太大的就业优势,所以,不要去问这两个专业,A学校和B学校哪个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核心优势在于高校,高考就区分出来了,一流人才去名校,普通院校之间看属地就行了,首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
到这里,如果你还在追问,广告平面设计、视频动画设计这些不就是AI即将替代的设计师岗位吗?还往火坑里跳?请再次阅读我上述的观点,大学不是技校,直接对口培训单一技能,大学本科完成的是专业领域的通识教育,名校还会参与实验创新。那么,你理解的广告平面、视频动画可能只是本科学习的一小部分,未来的工作标签极大可能不是“平面设计师”、“视频剪辑师”。
因此,我不会回答读者关于某某专业是否好就业的留言,参考上述逻辑自行判断。而一旦脱离大的就业逻辑,在实际的就业市场,并不是公平竞争的,更多的涉及家庭背景和资源。
再举个例子,
上一篇文章我提出了不推荐的几个专业,比如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然而,拥有这样家庭背景的学生,为何要拒绝他们学服装和室内呢?如果你家就是品牌服装的经营者,或是某设计院的主要领导,未来不是继承家业,就是子承父,享受资源红利和垄断红利,这就变成了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样的家庭肯定不会在网上留言提问,能提问的都是没有背景和资源的家庭,那么就需理解我讲的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就业逻辑。
普通学校设计专业该怎么选?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毕竟名校生还是极少数。然而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确定性的答案,你读了普通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可能会遇到上图作者的困扰,因为你可能并不热爱这个专业,心理已经有了别的想法,不会去找相关工作实习,或者参与低端工作的实习,打消了探索这个领域未来机会的欲望,那么注定是毕业即转行。在普通院校的艺术类毕业生中,毕业转行的比例极高,毕业3年还在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低到超出你想象。
学生们往往因为一份求之不得的工作而放弃本专业,说的直白点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那么就会选择放弃,去更高薪的行业。这种现象在央美清华这样的名校毕业生中也广泛存在,因此,名校毕业生进大公司的也是佼佼者,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考上央美清华就能“毕业无忧”。
大学已经把人分类了,名校学生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驱动力,很多名校的本科能够毕业进大公司,并不只是因为名校光环,光环在求职过程中不是核心关键,那些优秀的人一定是在业余时间完成了很多“加分”的事项,让人眼前一亮,做出可以录用培养的决定,学历只是敲门砖。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如果你只能进普通学校的设计专业,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对它有热情的,能专研下去的专业,即使是我不推荐的那些专业,都没问题,积极拥抱AI,主动适应它,坚持下去,肯定有机会让你实现人生价值。
为什么我会如此笃定?作为过来人,讲个小故事,20年前我刚上本科的时候,投身教育行业,创办高考美术培训学校,5年后规模做到行业前十,但在次年,遇到了某省美术考生人数的腰斩,全国美术考生总人数大幅下降,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考生却越来越少,一度短视的认为行业即将进入红海,合伙人也逐渐谋求变现。十年后,朋友的学校拥抱变化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巨头,高门槛把新入局者挡在门外,有了自身的护城河,当初看空的人错失了行业变革带来的市场机遇。如果你和我一样在一个行业经历了完成的生命周期,那么一定会同意我对设计师这个行业未来的判断。
拥抱AI的未来设计师。
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一直在变化,不要用30年前的老眼光来定义未来的设计师。借助AI,未来,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但能把设计做好的,一定是具备专业美术基础、掌握底层“设计语音和逻辑”、拥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所以,只要坚持下去,工作五年之后,你就会发现,让你值钱的并不是学历,而是行业经验。
1,上篇文章不推荐的设计类专业,广泛存在很多传统的低端工作机会,面临被AI替代。但即使那些不推荐的专业,经历过AI浪潮的行业洗礼,拥抱变革的人潮中会出现很多大玩家,收获时代红利。如果你仅仅作为一颗螺丝钉,积极拥抱变化,努力去适应它,相信我的判断,AI不会完全淘汰任何设计类岗位,它只会对人才资源进行优化和重配。
2,设计类专业推荐头部高校的上述两个专业,原因在于,高校本身的就业优势+课程定位优势+专业内转型的优势,借助科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容易获得新兴岗位的就业机会。
3,AI无法替代图1中的诸多专业,它们包括传统的架上艺术、新兴的实验艺术、文物修复等, 完全可以放心报考,如果你关心这些专业的就业,关注我,下一篇讲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