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始采用主持人!失误宣布取代人类,我们还有班上吗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像新闻主播这种需要高度专业性,百里挑一的岗位,如今也被AI主播所替代了。

自2023年起,咱家多家媒体开始试水AI技术。二零二四年《杭州新闻联播》在春节期间就推出了全数字人主持的新闻节目,通过高精度建模与语音合成技术,实现零失误播报。

从播出效果来看,并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以满足电视台的要求。

AI主播这类应用不仅减少了制作成本,还能全天候应对突发新闻需求。

二零二四年3月,央妈首次在重大会议报道中引入虚拟主播,还可以通过实时交互解答观众提问,进一步验证了技术的实用性。

在二零二四年7月,央妈还利用了知名主持人尼格买提、王冰冰、马凡舒的形象,创作AI主持人,让其在舞台上科普人工智能。

AI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主播岗位,部分新闻节目已采用AI生成动画辅助报道,例如在解释气象灾害时,动态演示强对流天气形成过程,这样一来,便能带给观众更真切的感受到天气的情况。

可虽然这类技术突破使得复杂信息的传递更加直观,但也引发争议,严肃的新闻播报是否应完全依赖机器?AI的初衷难道不是帮助人吗?到头来怎么却抢了民众的岗位!

AI技术的普及对传媒教育造成直接影响,某高校播音专业学生坦言,过去认为字正腔圆便能在行业中立足,如今却面临新挑战。

部分学生看后直接认为将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转向法律、数据解读等领域,以规避职业风险;另一部分则尝试与AI共存,例如学习人机协作技能,改进即兴采访或深度报道能力。

对于AI主播,行业内部的观点浮漾分化。支持者认为,AI完全可以替代程式化工作,就比如夜间的新闻播报,释放人力用于创意内容生产。

而反对者则认为,真人主播独有的情感共鸣和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作为人类特质,是难以被算法复制的。

面对技术冲击,学界大多数持审慎乐观态度。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在了解了如今行业趋势后,认为现阶段AI主持人的核心功能仍是模仿而非创造。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需现场判断、核实信息,而机器仅能整合已有数据。在采访收集信息方面,记者仍是相当重要不可替代的,暗访记者尤其如此。此外,新闻伦理涉及价值判断,如隐私保护与公共利益的权衡,仍需人类主导决策。

在这位教授看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必定是对人类工作生活有所帮助的,但同时,也会淘汰掉一些人,造成就业压力。

新技术导致社会出现改变,这也是一个历史必然。对于已经深感危机的人来说,不应当去抵制AI,厌恶AI,而是去拥抱AI、学习AI,利用AI的整合信息的便利性,强化自身的同时强化工作效率。

在现阶段的AI趋势下,专家建议传媒教育应加速改革。在播音专业课程中增加AI技术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工具属性,同时强化调查报道、跨文化沟通等高门槛技能培训。

对于从业者而言,掌握人机协作模式,利用AI快速生成初稿,再由人工优化,将成为竞争力关键。

AI技术的引入,标志着新闻行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赋能型转变。短期内,基础性、重复性岗位可能缩减,但深度内容生产、舆论监督等职能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对于从业者,适应变革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位自身价值,学会去利用技术。

未来的新闻行业以及各行各业,或许不再是人与机器的竞争,而是人借助机器的进化。正如摄像机未让文字记者消失,AI主持人也终将成为工具链的一环。在这场转型中,主动拥抱技术、持续学习创新的个体与机构,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杭州新闻联播》AI主持人播报逼真0失误,播音专业学生碎了?有学生计划读研换专业,增加技能傍身,二零二五-02-09,21:39%ub7红星新闻

AI主持人播报逼真0失误,播音专业学生碎了?,二零二五-02-10,14:14%ub7齐鲁壹点

一广播电台解雇所有记者,启用AI主持人重新开播,二零二四-10-25,15:30%ub7融媒杂志

THE END
0.零失误的AI主播上岗,但主持人被取代还为时尚早|杭州新闻联播|除了地方台,AI 主播也已经出现在了更大的舞台上。央视的《2024 中国·AI 盛典》,主持人尼格买提以数字人的形象出现,恰好他所讨论的,就是 AI 会不会取代人类的话题。 网上也不乏一些这样的声音:AI 上岗,真人主播过完年还有班上吗?从《杭州新闻联播》的视频看,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49816A5a83k:glj224=13jikq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