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引人关注的是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 8 家公司。这 8 家大模型分别是: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 AI(GLM大模型)、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商汤(日日新大模型)、MiniMax(ABAB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通义千问、360 智脑、讯飞星火等均不在首批获批名单中。
然而,9月1日,网信办官网就公开发布第二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附件显示,第二批有阿里达摩院、华为、360 奇虎等共 62 家企业、110 个算法通过备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发布10亿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达79个,在获得备案审批之前,各家只能小范围内测,用户则需要“排队”申请内测资格。但伴随着备案的落地,AI 大模型有望从拼参数逐步进入到拼应用、拼产业落地的阶段。
玄武云、致远互联公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玄武云和致远互联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营收增长。尽管今年市场环境复杂严峻,企业承受增长的巨大压力,但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部分企业在上半年仍然实现了营收增长。可见国内企业具备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并且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融资方面,上周国内融资方面的动态相对较为平静,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融资事件。然而,融资企业所在行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方面。此外,上周的融资主要偏向前期投资,即 A 轮和A轮前的融资。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于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有着较高的预期,希望能够早期介入并获得更高的回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好的机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01
据悉,报告期内,集团的 CRM SaaS 客户数目达 1551 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335 家。得益于集团的策略,集团的总核心客户人均贡献值达人民币 180 万元,核心客户总收入占总客户收入的 95.0%,报告期内,集团的核心客户净收入留存率进一步提升至 121.4%。
牛透社消息:8 月 30 日,致远互联披露 2023 年中报,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79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13.1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50 万元,相较一季度 4063 万元的亏损而言,实现了大尺度的全面扭亏为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Q2 单季,致远互联实现营收 3.15 亿元,实现净利润 6375 万元,这是该公司上半年实现大幅扭亏的关键。
其中,大客户业务方面,百万元以上级别的重点合同客户今年上半年给致远互联贡献了 1.05 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21.26%;信创业务方面,致远互联上半年的行业信创合同金额也达到了 6696.74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98.18%,信创业务的扩张和收入占比的快速提升,正在为公司的持续增长贡献越来越稳定的动力源;云服务业务方面,致远互联上半年的云收入达到了 6096.18 万元,同比增长 47.06%,表明其云转型也在持续快速推进。
牛透社消息:8 月 31 日,客户互动和营销科技服务商极光公布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极光实现总收入7330万元,同比下降 4%。呈现环比显著增长、同比降幅收窄的特征,环比增幅接近12%。这背后,极光三大业务线(订阅服务、增值服务及行业应用)均有贡献,全面实现环比增长。
据悉, 第二季度,极光开发者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20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约71%。其中,订阅服务收入为4050万元,同比、环比均录得增长,维持一贯的经营韧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主要得益于每用户平均收入的提升,反映公司产品和服务对于客户更有价值,客户付费意愿较高。
牛透社消息:IDC 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网络安全 SaaS 市场在 2022 年实现了 15.5% 的同比增长,规模达到 10.5 亿美元。
目前,中国公有云网络安全 SaaS 市场仍然以在网络安全领域持续投入的国内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为主,且头部效应显著,例如在该市场中,排名前四的厂商有阿里、腾讯、中国电信、华为。
玄武云、致远互联公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玄武云2023年上半年,集团实现人民币 5.30 亿元的总营收规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8.0%;该增长主要由于集团的 CRM PaaS 及 CRM SaaS 服务的持续稳健增长所推动。致远互联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79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13.14%。其中,致远互联“三驾马车”——大客户业务、信创业务、云服务业务继续充当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尽管今年市场环境复杂严峻,企业承受增长的巨大压力,但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部分企业在上半年仍然实现了营收增长。可见国内企业具备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并且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02
国内大模型马上进入商用阶段。8月31日,百度字节商汤百川等大模型产品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成为首批通过备案的 8 家公司,可以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通义千问、360 智脑、讯飞星火等均不在首批获批名单中。
随后,网信办官网公开发布第二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附件显示,第二批有阿里达摩院、华为、360 奇虎等共 62 家企业、110 个算法通过备案。
国内大模型终于要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伴随着备案的落地, AI 大模型有望从拼参数逐步进入到拼原生应用、拼产业落地的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发布10亿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达79个。大模型的扎堆发布被业界称作“百模大战”,但在获得备案审批之前,各家只能小范围内测,用户则需要“排队”申请内测资格。
如今,大模型备案获批和全面开放,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模型可以提供更准确和精细的预测和决策能力,从而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模型也有望变得越来越“聪明”。
03
过去一周,国内融资方面的动态相对较为平静,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融资事件。然而,融资企业所在行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方面。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AIGC今年的爆火,在今年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工业软件方面,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此外,本周的融资主要偏向前期投资,即 A 轮和A轮前的融资。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对于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有着较高的预期,希望能够早期介入并获得更高的回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好的机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国外资本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日前,总部位于以色列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I21 Labs 获得 1.55 亿美元C轮融资,这次融资的投资者包括了谷歌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据悉,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融资规模已达 2.83 亿美元,公司估值 14 亿美元。这个消息表明,国外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仍然非常活跃,也不排除美国科技巨头有意在中东地区培养一个类似于OpenAI的人工智能公司。
04
上周,toB 企业新品发布几乎都集中在了有关大模型产品方面,可见,大模型产品在市场上较高的需求和较大的潜力。其实,从ChatGPT这一现象级产品横空出世,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投入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就可窥见一斑。
然而,在跨过了技术和时间落后的两座大山后,入局者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核心技术问题,而是落地应用问题。只有落地,才能实现产品闭环。那么,在有着本土核心技术底座支撑上,如何去开阔企业的AI土地,国内企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05
8 月 31 日,文心一言率先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当天,文心一言APP在各大应用商店冲上热榜,在苹果App Store 上更是直接登顶免费榜榜首,成为当日热门应用,这无疑让百度再一次占得了先机。
文心一言向社会开放,不得不提的是,8 月 31率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8家企业,百度也在其列,通过备案,这8家机构可以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此前,在获得备案审批之前,各家只能小范围内测,用户需要“排队”申请内测资格,由此大大限制了大模型在用户层面的推广,如今大模型备案获批和全面开放,大模型的步伐有望迈入下一阶段。
本周,还值得关注的是商汤科技的裁员信息。据悉,近日商汤科技多部门启动裁员,最高幅度达 15%,甚至有的部门被解散或者被分配到其他组织中。作为一家被视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企业,商汤的裁员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商汤科技刚刚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同样受到关注,这一举措进一步展示了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