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及知识提纲

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

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是如何进行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易错点】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但只能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

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激发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或:P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P11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

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②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③(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新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

【选择题必考】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不能说成其他的,比如改革开放、保护环境等。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⑥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1.2 走向共同富裕

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①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和总目标?

(1)内容: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删除引领全体人民后“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选择题必考】

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⑥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⑦党和政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⑧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①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1 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活的关系)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3、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②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④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4、创新改变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④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5、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知识点拨】

在P18有涉及到“时代精神”,由于整本书知识关联性比较强,可能选择题里会提前出现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在本册P67和P114有具体讲解。中国精神包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两方面,其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选择题经常颠倒说法,需要注意。

1.2.2 创新永无止境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易错提示】

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总体比较落后,不能说“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

3、我国为什么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我国科技创新现状(不足)

(3)创新的重要性

(4)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这里补充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可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教育的重要性?

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易错提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选择题经常把“教育”换成其他的,比如“科技”。

6、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内涵?

(1)万众创新的内涵: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2)大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8、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①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②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THE END
0.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跃升——人民政协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长期努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和新时代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同阶段,但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全面跃升。这一跃升的全面性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理解。 jvzquC41yy}/tvzd0ipo7hp1e532:=/27337872888497xjvor
1.关于新时代的四个问题新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 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 jvzquC41yy}/gyqkd0ipo7hp1unpy8nphqxnc}nqp1jfvjnnAkj>6?523
2.“青”学党史(第十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jvzquC41vy4im~0gf{/ew44247`2?432a711ltpvgtu/>77:44ivvq
3.新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启的?红领巾爱学习答案最新一期这是红领巾爱学习第三季第十六期(主题: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第一道问题。下面小编分享红领巾爱学习第3季第16期第1题答案。 红领巾爱学习第三季第十六期第一题答案 问题:(单选)新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启的? A.党的十八大以来 B.党的十九大以来 答案:A.党的十八大以来jvzq<84o0otx0ls1pg}t1lmkpc537@78654ivvq
4.鄂州市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主题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三)“新时代”的历史发展 1.续写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接续谱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力奋斗,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站在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 jvzq<84jdg€/ynsokpm/ew4fuz~k{87244671}7244673>d988;26:3jvor
5.“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共福建省委、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全面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s3146358594:5d3:<2;435299762>/j}rn
6.新时代雷锋精神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雷锋精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雷锋精神的内涵有: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钉子”精神,立足本职,尽职尽责;“螺丝钉”精神,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开阔的空间,雷锋的精神又是什么样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4:4ivvq
7.中国十大“优秀出版编辑”是怎样炼成的?传媒“完成新时代编辑的重要使命离不开与时俱进。”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主任郑殿华同样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在专业学术领域的应用。他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人文社会科学年度报告数字服务平台,用创新与进取弘扬“商务精神”。 结合工作实践,郑殿华认为,新时代编辑要有与新的出版形态相适应的技能。只有从单纯的文字编辑向全媒体jvzq<84ogfob0yjqrnk/exr0ep5o38723:524:81e3:79@2526<59<;0jvsm
8::王若磊: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法治,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何如此高度重视法治,法治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居于什么位置,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在实践中厉行法治、推进法治的思想前jvzq<84kqngx0lxup0io1ƒq1omy{{o}1|{vm1;547370v;5473717h:;4;<35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