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由山水美术馆主办的“第三届山水儿童艺术教育论坛”在山水美术馆一期隆重举行。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女士,中国首位3D街画艺术家齐兴华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副所长高登科先生,北京朝阳区委宣传部文创办薛博雅女士、孟丽霞女士,金帆书画院主任吴蔚女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吕鹏先生,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艺术评论员、山水美术馆常务副馆长田达治先生,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勇先生,乐涂国际艺术教育创始人朱洁女士及近百位媒体与艺术界嘉宾莅临现场,见证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
“山水儿童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创办于2016年,在山水美术馆首届国际艺术大展——“毕加索走进中国”的强力推动下,国内少儿艺术教育近百家机构负责人及校长前来参加首届以“艺术教育与创新”为主题的高峰论坛;2017年,在“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期间,第二届以“培养习惯”为主题的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同期举行,吸引200家艺术机构积极参与。本届山水儿童艺术教育论坛针对AI时代下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在今天的论坛之后,还将有一场研九商学院课程等待着大家。
在论坛致辞环节,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女士谈到,作为儿童美术教育者,能否跟随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在新的科学技术出现之际为孩子引导正确的方向,首先思考的应该是人工智能与艺术家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能否互相取代的问题。而儿童美术教育如何跟上人工智能的时代,也是一种跨界的思维,今天的艺术必须要和科学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孩子最初接触艺术的时候,就培养一种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工作方法,让他们从所获取的艺术教育更加受益,影响一生,是今天这个论坛的目的之一。
中国首位3D街画艺术家齐兴华则结合自身的艺术教育经历谈到,一路走来我们的艺术教育注重“怎么画”超过“画什么”,而“画什么”是艺术生所要面对的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丧失了这方面的思考,那么艺术创作就会缺少温度和情感,而他愿意为了有温度的表达,放弃技巧上的过度呈现。同时作为四次世界吉尼斯最大、最长3D立体绘画记录创造者,他还分享了许多自己在世界各地街头游走绘画的经历和思考,赢得在场观众的惊叹,最后他表示,在艺术创作这条路上,他也在不断地探寻“画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吕鹏认为,一个学生如果要对一个艺术门类感兴趣,一定要通过“看”来实现,这是最重要的,学生对作品图像意义的理解和接收能力,关系到美育和文化的培养。艺术永远伴随着孩子,他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某位艺术家的作品,这对学生,对学校和校外艺术教育来说都是一个更高难度的挑战。
乐涂国际艺术教育创始人朱洁谈到,她们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去思考艺术教育的意义,逐渐形成一种“全美术通识教育”思维,即“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关联所有的认知板块,比如科学、音乐、舞蹈、历史、人文、人工智能等,用探究的方式去发现更多喜欢的领域,从而使儿童内心形成自身品格的提升,这是我们对现代艺术教育的理解。”
山水美术馆常务副馆长田达治表示,随着无人酒店、无人餐厅的出现,“无人时代”的来临,人越来越不被需要,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思考人的价值在哪里——人的创造性决定了他的独特价值,而艺术正是为了激发人的创新能力,除了“怎么画”“画什么”之外,还要思考“如果不画做什么”。
山水美术馆作为新晋民营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如何让艺术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如何开创更多新的艺术教学体系,为孩子带来更好的艺术教育,也是山水儿童艺术教育论坛的责任,不仅要服务于大众,更要积极展示、研究当今艺术教育的创新理念。
山水美术馆是由北京山水奇见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创办的民营美术馆。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