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翻译应用设计的未来

机器翻译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百度翻译则是机器翻译技术面向公众的典型应用之一,同时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体验。那么AI时代,未来翻译应用将如何设计?

无论产品的道路如何变化,未来的AI翻译都绕不开技术、人机交互、人群,基于这三要素,我们提出了三大趋势:

下面我们将结合「百度翻译」项目经验,来聊一聊未来翻译应用的一些设计实践。

随着技术的发展,词典从纸质时代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一变化意义非凡,它打破了人类信息存储的瓶颈,标志着人类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在此背景下,百度翻译首次提出“AI词典”,引领了词典的第四代变革。

图1: 百度翻译定义了第四代词典

第四代词典它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多元化、互动性、智能化。

在信息获取场景,输入方式丰富多元:源语言的识别可通过语音、摄像头、图像和视频自动提取,不再局限为键盘文字输入;同理,输出目标语言的形式也呈多样化。

这些多元化的输入输出,帮助用户在面对复杂场景时都能快速高效获取翻译结果;而在信息交换时,更加具有互动性,呈现形式会从单信息转向富媒体聚合。如查词或翻译句子可索引到图片、视频,并提供互动体验。如互动的发音练习、根据查词记录个性化推荐多样化内容。丰富的互动性呈现方式,用户可以从不同维度验证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第四代词典——AI词典是翻译工具在智能时代的一次伟大迁跃,它使用户的翻译体验不再是扁平的,而是多维度的、立体的,通过理解、模仿和实操几个步骤,AI词典正在塑造出一个智能、贴心且更加便捷的语言环境。

词典的发展令人惊叹,我们很难想象第五代之后的词典是什么模样。也许结合AR技术,进入虚拟现实世界,和你互动的是各个国家的语言导师,让学习更加生动;她还可以模拟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从练习到实战,翻译学习将进入超拟真时代。

如果词典是技术变革带来的蜕变,那么服务场景的智能化则是体验与技术的融合,我们将出国旅游的翻译应用定位为“你的智能语言助手”,并围绕这一场景的核心用户和需求进行深耕,输出一个面向未来的定制化翻译服务形态——旅游模式。

面对出国旅游这个场景,如何做AI语言助手的体验设计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百度翻译APP」的设计探索。

图2: 百度翻译在“语言助手”方向的探索-旅游模式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翻译应用形式也经历了演变:过去的在线桌面工具到现在的移动APP、翻译机,未来它将会是更广泛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这一演变带来的趋势就是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

图3: 面向公众的翻译应用的形式演变

我们认为路径可以是:先对“人适应机器”进行优化,后对“机器适应人”进行创新。

接下来就跟我们一起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设计探索吧。

移动翻译应用已全面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户更想要的是什么?

基于百度翻译APP,我们选取了手机终端、翻译场景、工具提效这三个角度,得到了三点重要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围绕“核心操作下沉”、“巧用手势”、“降低学习成本”解决了用户连续翻译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一个全局的APP 快捷键(在底部导航居中的位置)——“魔法小圆点”。

图4: 百度翻译APP的全局快捷键–魔法小圆点

“小圆点”有两种操作:轻点可直接发起翻译;长按可直接选中位于首页顶部的金刚,滑动切换,松手直接进入。

如果想更直观地了解“小圆点”,可下载「百度翻译APP」进行体验。

另外,产品体验的升级离不开对交互设计的深耕,以百度翻译图像内容的认识过程为例,我们做了一次移动应用的手势探索。

图5: 图像翻译现有手势与自然手势对比

请跟随下面的视频,一起来看看百度翻译APP中,基于图像翻译的自然手势的解决方案。

视频1:百度翻译图像翻译自然手势 DEMO

翻译的人群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以百度翻译为例,通过后台数据发现K12是我们的主要人群,以一二线及小城市为主,学生群体占绝大多数,其中初中生在学生群体中占比较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又进行了5000+的抽样数据,获取了他们的用户画像:

图6: 百度翻译的K12用户画像

图7: 百度翻译K12用户审美

根据抽样数据,K12的审美倾向在我们意料之中:多数喜欢简单、温暖、大气的设计风格,并且有很大比例喜欢二次元。

对此我们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产品现状与用户期待,重新梳理了产品的主基调,即视觉表现更加“年轻化”、设计更具有“呵护感”。

图8: 百度翻译V8视觉基调

如何更具年轻化是当下很多产品都要面对的问题,而百度翻译要做出的改变其实更加急迫;百度翻译从成立到现在,品牌的概念极为淡薄,如今随着产品战略的调整,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视觉形象作为视觉锤,凿进用户的心中。

所以,在最近的一次升级中,百度翻译的品牌雏形逐渐清晰,呆萌傲娇的“翻译鸡”诞生了。

翻译鸡承载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文、武、勇、仁、信五德之灵禽,小鸡破壳意象AI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语言沟通的边界,鸡鸣早起也是一种勤奋励志的象征。

图9: 百度翻译品牌IP形象-翻译鸡

除了IP形象,品牌logo的升级也更具年轻化,在保留双气泡主结构的同时,选用红蓝渐变对比,突出“语种互译”的概念诠释;整体的品牌升级打破了以往平静的腔调,更加贴合K12的视觉喜好。

图10: 百度翻译新旧ICON的演变(GIF动图)

此外,K12人群更喜欢活泼的动态体验,所以新版本的动效设计在保证高效快速的同时,加入了活泼年轻的动态体验。

视频2:百度翻译V8引导页升级

在界面视觉升级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改变,圆角——内容聚焦提升效率。

世界顶尖的神经研究所,美国的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在文章《Why Rounded Corners Are Easier on the Eyes》中指出:“感知角的那部分神经回路会产生与角的突出关系相关的活动,越锐利的角会产生越强的反应。”

因此,角越尖锐越难以识别;在界面中,圆角的识别性会更优且更具亲和力。

图11: 尖角及圆角区别图例

所以我们使用了圆角卡片,让复杂的内容重新排列组合,重点内容更加聚焦。

图12: 百度翻译结果页的圆角应用

根据一致性的视觉风格,将圆角融合到各个元素中,包括按钮、图标,弹窗,提示等等;界面的视觉升级,让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另外一个点我们觉得也非常有意义,深色模式——“省电”“护眼”两不误。

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长时间使用学习软件,或者在图书馆、教室等不方便充电的地方,设备的续航能力临时成为用户的痛点;Google 就 OLED、暗色主题和手机续航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以YouTube为例,暗色主题能够使 OLED 设备在同等亮度下的电量消耗减少 60%,这极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时长。

回到百度翻译的具体场景,K12用户使用时间多在晚上;我们根据瑞典标准化组织研究出的屏幕亮度和环境亮度的最佳比值,8:1到10:1,为翻译的界面设计了更省电、更适合夜晚使用的Dark模式。

图13: 百度翻译APP暗黑模式

不管是“年轻化”还是“呵护感”,我们在意的始终是产品的使用者,每一位用户都值得我们更用心的对待,他们的使用习惯和喜好我们尽力去满足,并且用户个性化定制也成为未来智能产品的重点需求。

除了视觉专属升级,我们还根据大数据和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为每个人提供资讯流带来的专属定制化推荐,甚至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搜过怎样的词、句和内容,通过数据分析,给用户推荐更适合现阶段学习的资料,全方位读懂用户的心,努力成为一个贴心专业的智能语言助手。

回过头来,关于翻译的未来,技术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未来的翻译不该是一个技术堆砌的冰冷工具,我们更希望她是一个贴心的,默契的,无处不在的智能语言助手,没有固定的载体,可以是眼镜,手环,甚至没有既定的形式。而另一方面,学习的场景将更加沉浸化,从声音到图像,从视频到直播,互动的场景越来越丰富,最后到AR的虚拟世界,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习更加真实生动。

翻译终将不再定义为工具,它在你需要时为你排忧解难;所有产品的本质都离不开对人的解构,未来这一点尤为重要。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体验设计师,怎样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是我们不断思考和创新的极致追求。

作者:张蕾、张久金、奚佳芸

本文由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设计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0.AI2.0时代,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在发生哪些变化?|AI|创业者|合伙人费建江:你们投资的逻辑或者方法有什么改变或调整吗? 石建平:这次我们看到的这些人工智能和AI机器人,最大的变化还是大脑。我们本人的大脑能够被Digital替代,上一代的AI和这一代的AI在技术的供给上的技术上是本质性的差异,由于这个代际的差异,造成了我们整体应用的场景,无论从人机交互的界面,无论从机器人本身的自动化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lm1tqrm1;546/6:/;;1fqi.kwhso{wy6@9828>/uqyon
1.AI时代,人与机器的沟通方式智能机器方便但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探讨了从早期的人机交互到现代AI助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技术进步如何推动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类沟通方式的变化。 编辑导语:AI,也就是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手机里的对话工具,物流公司、餐馆也出现了工作机器人;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AI时代人与机器的沟通方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359=128ftvkimg8igvcomu86323>42;<
2.元宇宙+教育:未来虚实融生的教育发展新样态李海峰王炜人机交往是指现实物理空间中的个体利用穿戴设备与教育元宇宙中的自我虚拟化身进行的孪生化交往,主要表现为虚拟化身映射物理空间的个体属性与行为以及虚拟化身能够与实体进行自我对话、评价、反思以及意识共享等。师生交往是指师生在教育元宇宙中以具身认知体验的方式进行情境性、探究性和验证性的学习活动。生生交往是指学习jvzquC41gri/u€z0gf{/ew4kphu03;8316=5;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