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和人的差距将会倍数级别的拉开(上)

文 / 杜坤(微信公众号:杜坤职场能量快充站)

豆包:浅表思考的本质是 “用现象解决现象”,而现象往往是 “结果”,不是 “原因”。举个职场中的例子:

这种 “修补式解决” 有个致命问题:每一次 “解决” 都会强化错误的因果认知。就像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差,第一反应是 “逼他刷题”(现象:分数低),但如果本质是 “学习方法错了”,刷题只会让孩子更厌学 —— 最后家长反而会说 “你看,刷题都没用,这孩子就是笨”,彻底锁死了真正的解决路径。

第一性原理的核心,是 “剥离所有表象,回到不可再分的原点”。比如马斯克思考 “电动车电池太贵”,没有跟着行业说 “找便宜供应商”(浅表思考),而是回到原点:“电池的原材料是什么?”(钴、镍、铝等)—— 然后发现 “原材料成本其实很低,贵的是组装和专利”,于是自己建工厂,把电池成本砍了一半。

它之所以能打破认知惰性,有三个关键:

但恰恰因为它反人性,才能解决那些 “浅表思考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职场、家庭、个人发展的瓶颈,本质上都是 “旧思维模式的囚徒困境”,而第一性原理,就是那把能打开牢笼的钥匙。

最后回到你的观察:多数人用直线思考应对复杂问题,就像用直尺画曲线 —— 不是不想画好,而是没意识到 “直尺” 本身就不适合。而深度思考(尤其是第一性原理)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先放下直尺,看看 “曲线的本质是什么”。

对 “任务” 多问一个 “为什么”:比如接到任务 “整理客户投诉记录”,别直接动手。先用 AI 搭话:“领导让我整理这个,是想统计投诉最多的问题?还是要给售后培训用?”想清楚目的,才能知道 “该整理到什么程度”。AI 还可以扮演 “提醒者”:“如果是给售后培训,或许可以加一列'每个投诉背后,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给 “问题” 画 “因果链”:遇到反复出现的麻烦(比如 “客户总说发货慢”),别只催仓库。用 AI 帮他列链条:

从 “完成事” 到 “总结'方法论’”:比如做了 10 年基础工作,其实藏着很多 “隐性经验”,只是没提炼。比如他擅长 “快速核对单据”,可以让他用 AI 记录:“我核对时,先看金额再看日期,最后看签名,比从头看到尾快 30%”—— 这个总结的过程,就是在训练 “抽象思考” 能力。下次遇到新任务(比如核对合同),就能套用 “先抓核心要素” 的思路。

THE END
0.诺贝尔奖,跟AI干上了?普通人如何生存于AI时代?如果不能主动迎接未来,就得被动地学习新技术,即便仅仅为了生存。 其次,当我给客服打电话的时候,比如亚马逊、电话公司、银行等,根本没有真人接电话,你想找个真人,比见鬼还难。 就是这时候,我才开始惊醒:再一次,更加深远的技术革命,真的来了。 而这次由AI引发的工业革命,如同前三次(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538668
1.AI窥人(二):彻底“AI化”怎么样?我们知道,美剧《西部世界》主要讲无论如何,人类AI化的进程将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我们努力的重点在AI带来的便利、舒适享受和保持自身人性的复杂深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那么,寻找这一平衡点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两种进化论学说中得到一点启示。 达尔文的进化论讲“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个需要在非常长的自然演化的尺度中体现出来,比如智人jvzquC41zwkrk~3eqo542B5668:7986936<: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