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等大显身手!中国利用最新科技防止疫情蔓延引关注新闻中心

参考消息网2月17日报道外媒称,中国正利用最新科技防控疫情,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都在防止疫情蔓延上发挥重要作用。

大数据作用明显

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15日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中国,政府利用大数据等最先进的技术防止疫情蔓延。

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的官方网站上,都有急寻公共交通工具同行乘客的信息。卫生部门呼吁那些与确诊病例同乘过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能主动联系他们。这些信息具体到高铁、飞机、公共汽车的班次和具体时间。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字,截至2月13日中国已经通过大数据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9万多人。

报道称,还有不少企业为这次疫情启用了高科技设备。例如北京的清河高铁站启用了监控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和体温监测功能。

此外,武汉市的集中隔离医院火神山医院开启了远程诊断系统。2月9日,火神山医院与北京某军队医院已经进行了首次远程诊疗。

报道认为,受此次新冠肺炎影响,中国面临医院人手不足和远程办公等难题,预计各种远程服务今后将迎来发展高潮。

另据日本《读卖新闻》2月15日报道,中国的手机用户近日收到了一条短信,称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查询近15天和30天内途经的省市信息,助力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复产安全。

报道称,人们可以利用该服务证明自己没有湖北旅行史。中国官方表示,现在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动向都能被清晰地掌握,强调位置信息对防止疫情扩大起到重要作用。

湖北省、江西省等地还通过无人机提醒户外活动的人员佩戴口罩、监测行人体温并播洒消毒液等。浙江省温州市利用机器人为隔离人员送饭送药。

报道称,在云南省,人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商业设施时,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手机号码,以便在确定感染者后寻找和检查接触者。

AI加速患者确诊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14日报道,处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前线的医务人员面临迅速诊断出感染者的压力。专家说,植入人工智能的医学成像设备正在开始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协助。

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全球开展业务的医疗人工智能公司推想科技称,该公司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正在帮助中国10多家医院的医生发现这种新病毒。

市场研究公司亿欧国际常驻北京的分析师优素福·图纳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华尔街日报》,冠状病毒会导致肺部出现所谓的毛玻璃样异常状况,这些状况可由CT影像揭示。他说:“你可以通过查看患者的肺部CT扫描图来详细确定他是否感染了冠状病毒。查看数以百计的CT扫描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这些基于深度学习的工具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图纳说,快速诊断“极其重要”。他说:“武汉有大量疑似病例,因此他们需要使用CT扫描之类的其他技术。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快速分析大量的医学影像,从而支持诊断过程。”

报道称,从一开始,人工智能就成了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一个因素。

总部位于英国的数据与分析公司IHS马基特公司的医疗技术分析师布维塔·贾尼说:“我的预计是,目前专注于肺部筛查的其他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公司也将参与到开发类似算法的竞赛中。”

气象部门显身手

据埃菲社2月14日报道,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动用了多种工具,其中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气象预警大喇叭。这是一种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帮助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传播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的气象信息专家比阿特丽斯·埃尔韦利亚对埃菲社说,中国政府动用中国气象局的预警发布系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些农村地区的大喇叭通常用来发布气象预警,以提醒人们防范台风之类的气象灾害。

埃尔韦利亚说,中国气象部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手段。中国气象局将其基础设施用于应对与气象无关的其他紧急状况,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做法。

这位西班牙国家气象局的专家说,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建成的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大门口附近,中国气象部门安装了自动气象站。该自动气象站能够及时获取气象信息,有助于为火神山医院施工建设及后期运行提供“精准天气预报”服务。

报道称,自疫情于去年底爆发以来,中国气象部门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还动用了其他多种信息发布渠道,例如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电话、网站、显示屏等,以传播预警信息、风险提示、通知公告、科普知识等。

2月14日,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河北省滦州市范庄村使用无人植保机喷洒消毒液。(于爱双 摄)

深圳:“空中”扫码登记进城

2月11日,在G94高速深圳观澜收费处,深圳龙华机训大队无人机飞行队的民警操作悬挂有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在候检的车辆间飞行。 随着返深车辆和人员的增加,深圳从8日开始启用线上车辆申报登记。为提高申报效率,搭载喊话器、悬挂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成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民警操作无人机在车辆队伍中穿梭,并通过喊话器提醒驾乘人员扫码登记,减少人员接触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新华社发(赖犁摄)

2月11日,在G94高速深圳观澜收费处,深圳龙华机训大队无人机飞行队的民警操作悬挂有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在候检的车辆间飞行。 随着返深车辆和人员的增加,深圳从8日开始启用线上车辆申报登记。为提高申报效率,搭载喊话器、悬挂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成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民警操作无人机在车辆队伍中穿梭,并通过喊话器提醒驾乘人员扫码登记,减少人员接触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新华社发(赖犁摄)

2月11日,在G94高速深圳观澜收费处,深圳龙华机训大队无人机飞行队的民警操作悬挂有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在候检的车辆间飞行。随着返深车辆和人员的增加,深圳从8日开始启用线上车辆申报登记。为提高申报效率,搭载喊话器、悬挂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成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民警操作无人机在车辆队伍中穿梭,并通过喊话器提醒驾乘人员扫码登记,减少人员接触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新华社发(赖犁摄)

2月11日,在G94高速深圳观澜收费处,深圳龙华机训大队无人机飞行队的民警操作悬挂有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在候检的车辆间飞行。 随着返深车辆和人员的增加,深圳从8日开始启用线上车辆申报登记。为提高申报效率,搭载喊话器、悬挂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成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民警操作无人机在车辆队伍中穿梭,并通过喊话器提醒驾乘人员扫码登记,减少人员接触的同时提高了效率。新华社发(赖犁摄)

2月11日,在G94高速深圳观澜收费处,深圳龙华机训大队无人机飞行队的民警操作悬挂有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在候检的车辆间飞行。随着返深车辆和人员的增加,深圳从8日开始启用线上车辆申报登记。为提高申报效率,搭载喊话器、悬挂申报二维码的无人机成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民警操作无人机在车辆队伍中穿梭,并通过喊话器提醒驾乘人员扫码登记,减少人员接触的同时提高了效率。新华社发(赖犁摄)

走近N95口罩生产线

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严格实行两级隔离无菌环境,生产车间内部(右)为一级无菌环境(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在为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焊接耳套(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在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线上安装口罩布(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这是生产线上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一位质检人员在车间内检查N95口罩质量(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为医用防护级N95口罩进行包装(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一位工人在为医用防护级N95口罩进行包装封装(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在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线上取下疑似不合格口罩,这种疑似不合格口罩在压边上存在瑕疵,佩戴会有漏气(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们在二级无菌区为已经封装好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打包装箱(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在为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焊接耳套(2月8日摄)。 连日来,辽宁省唯一的医用防护级N95口罩生产企业——沈阳盛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每天连续生产20余小时,确保2万余枚的口罩日产能,供给湖北省防疫一线以及辽宁省防疫一线。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THE END
0.AI如何抗击新冠?WHO的这篇论文说明白了模型的开发并为公众利益解锁数据,但是对医学数据的研究必须服从严格的法规要求和隐私保护机制;其次,在像新冠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部署AI系统所需的研究具有多学科性质,因此需要创建极其多样化的互补团队和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最后,在应对新冠这种大流行病的情况下,要加强开放式科学与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社区的力量共同对抗疫情。jvzquC41yy}/hvrw0gjv0ls1kplp1:;221722?:0jvs
1.29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应对新冠疫情虽然一些组织和机构已采取措施促进透明度和数据保护,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医疗有效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要达到最高标准以控制和减轻问题、避免数据隐私、控制和访问的滥用还为时尚早。 5.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与人类发展和平(HDP)的联系 新冠疫情的规模和影响让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措手不及,各国政府有限的基本医疗应对能力将jvzquC41dnuh0lxfp0tfv8r4p5h5x>h81cxuklqg1fkucrqu13;2;A;33:
2.24新冠疫情下计算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挑战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新兴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疫情,还为未来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技术在疫情防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AI技术设计和开发的机器人与无人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jvzquC41dnuh0lxfp0tfv8nqu;?0c{ykenk0fnyckny03>8233768
3.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中的五大应用ResAPP方面表示,其设计的流程是如果检测结果并没有感染,那么就无需做快速抗原测试或者PCR检测,但如果程序诊断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人们就应该继续正常的检测。 AI加速疫苗和药物研发 新药研发过程复杂漫长,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比如,此前百度研究院与斯微生物就新冠mRNA疫苗的开发展开了AIjvzquC41yy}/7:hvq0ipo8ftvkimg8<299860qyon
4.为什么说疫情防控为产业智能化提供了了“AI样本”?疫情和ai防控来源|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接近30万,这是截止3月24日除中国外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人数。 在中国疫情基本控制住,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时,全球疫情却掉入深渊,甚至还看不到底在哪里。 这时候,前沿技术应用于抗疫的迫切性进一步提升。 不久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表了题为“百度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抗击疫情”的jvzquC41dnuh0lxfp0tfv8xkpcz`5;>923=:1jwvkerf1mjvckrt1:572;;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