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时代已势不可挡,作为普通人,如何才能抓住时代发展、投资的红利,又尽可能减少AI新技术带来的冲击?
AI像空气和水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
AI发展至今,已渗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对AI的感受或未必这么直观,那么,这些年AI到底给生活、生产带来了哪些变化?
AI之下高度依赖电脑的工作危险了?哪些新职业涌现?
苏秦认为,目前来看,有两类工作受AI冲击较大,一是高度标准化的行业,因为这完全可以用机械来完成;二是高度依赖电脑的工作,包括翻译、财务人员、原画师等,高度依赖电脑意味着这项工作可以通过运行软件来完成。
林政则提到了提示工程师这一新兴职业,她表示,大模型训练后会有非常强大的通用能力,但有时它并不能让用户满意,比如,大模型输出的结果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这可能并不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问题,而是使用问题,比如,用户的提问不是很恰当,这就需要提示工程师的帮助,与算法工程师需要了解模型底层逻辑不同,提示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让机器的认知能力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对齐,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
苏秦则提出了AI发展之下可能会出现的三类新职业:首先是构建AI世界的选手,包括变成语言训练、图像识别等技术流派;其次是设计类选手,因为未来可能每个人在AI世界都需要一个虚拟形象,这需要设计能力;第三则是人工智能训练师,当前AI发展对相关岗位需求非常大。
上千人发公开信呼吁停止AI训练 AI未来发展还乐观吗?
各国也在加强对AI的监管,在中国,4月中旬,国家网信办便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那么,如果从悲观到乐观是从1分到10分,AI的未来会是几分?
对于这一问题,林政给出的答案是8分,“我对AI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虽然AI对一些职业造成了冲击,但也创造了许多新的科研机会,剩下的20%是我认为我们对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要保持敬畏之心,在拥抱新机会时,也要防控其可能引发的风险。”
季昊则对AI的未来长期打10分,短期打8分,“长期来看,我非常看好AI方向,但短期来看,目前生成式AI很火,但具体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明确,如此大的投入最终能带来什么收益还不是很清晰,其中的泡沫有多少也有待观察,所以,短期我打8分。”
苏秦也是同样的观点,长期打10分,短期打8分,“长期非常看好,AI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进步,但短期谨慎乐观,因为在监管、技术突破、算力数据、硬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