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吃人”到代替人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作者:刘茗    责编:任绍敏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在工业领域引入了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工人看不清本质,认为是“机器吃人”,19世纪还因此爆发了专门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现今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AI的迅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2024年底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工作的新未来》报告。该报告通过研究了47个国家和地区的850种职业和2100个详细工作活动,最后得出结论:50%现有职业将被AI取代。各大知名咨询机构类似的说法不知凡几,各行各业的人们也纷纷担忧人类终将被AI取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机器吃人”的现象,那么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我们,是不是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被AI“吃掉”?

所谓的AI代替人类,实际上AI并不能代替所有人类工作者,AI作为一种工具目前也只能代替两大类的工作者:

一是,由于AI在处理重复性任务和数据分析方面表现出色,因此AI将首先代替重复性工作较多的工作者。例如:在制造业中,AI驱动的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高精度操作,降低人为错误的概率。二是,由于大语言模型的泛化能力非常强,因此对于有一定明确要求或固定逻辑,同时兼具一定创造性的工作者也将面临被AI取代的威胁。例如:翻译、插画师、一部分文字创作者、客服、初步方案设计者、程序员等。

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AI还存在无法代替人的部分:

一是,AI缺乏人类的情感。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用AI写藏头诗,AI的作品更多的是写实,无法喻情于景和借景抒发情感与志向,缺少了灵魂。一首诗歌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往往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创作者的情感和独特视角,这是AI难以模仿的。二是,AI在处理道德和伦理问题时面临挑战。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面临不可避免的事故时,AI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道德决策,而这种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伦理考量。人类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能够基于道德和情感做出更为全面的判断。三是,AI无法代替以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人类社会和文化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而AI在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在跨文化交流、心理咨询、销售与客户的交流等方面,AI在处理这类场景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事实上,“机器吃人”中的机器只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工具,虽然机器代替了原有的手工作业者,但机器操作人员、机器维修人员、机器设计人员等新的岗位需求也会相应出现。正如机器可以代替手工业者进行劳作却不能代替操纵机器的人一样,AI永远代替不了使用它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AI,如何在科技大变革的浪潮下不被掀翻,反而成为弄潮儿?

首先,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看待AI,不恐惧亦不神化它。我们不能仅看到AI带来的挑战,还应该看到AI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AI可以弥补人类的不足,协助人类拓展场景。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作业场景等方面。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AI能够实时处理来自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大量数据,快速做出复杂的决策以确保行车安全。在太空探索中,AI机器人可以在极端环境中执行任务。

其次,我们要顺应科技的发展,拥抱变革。再次回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大量手工业者的失业,但英国的伯明翰铁路公司和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却崛起了。由此可见,每一次革命性技术的普及,必然会带来一些岗位的消亡,但新的岗位也将随之产生。AI具备学习和成长性,人类同样具备学习和成长性。就如同一个手工业者学习如何使用机器来进行劳作一样,我们应该学习如何使自己成为AI的使用者,如何利用AI工具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最后,从技术角度来讲,AI智能体发展到可以代替所有人类的地步,需要超乎想象的数据和算力。每一次生产力的跃迁,都伴随着科技创新。而科技的创新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大量资源的投入,目前尚不具备如此巨量的数据与算力支持AI发展到代替全人类的程度。实则AI的发展刚进入提高效率的初步阶段,现在就担心其是否代替人类还为时过早,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器吃人”最终结果一样,会通过工作者能力结构的调整来解决。

综上所述,AI确实在某些领域优于人类工作者,并已经开始逐渐代替这部分工作者,但AI同样存在无法代替人类的部分。同时,当前AI的发展阶段远没到代替人类的地步,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吃人”的翻版。人类必将会像驾驭机器那样驾驭AI,从而获得生产力的再次大幅提升。

(作者系清华大学硕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ESG专委会专家组专家)

刘茗

发现式智能可以主动构建关于世界的可检验理论模型,并提出可被证伪的假说,在与世界的交互与自我反思中持续修正其理解框架的智能,这是真正意义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华为宣布启动“天工计划”。

新思科技正在从芯片迈向系统的战略转型。

美国消费者信心创5个月新高,通胀预期回落。前高盛明星策略师认为美股能涨到9月,看好科技、软件及AI创新板块。国防支出上升和AI科技发展推动金属需求结构性增长,铝铜需求扩大,小金属稀缺溢价。

这些智能体的好处是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实现互动,就像下围棋,左右手可以互搏,它的进化速度很快,可以是真实世界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THE END
0.第五次工业革命,核心引擎是:计算机机器人可再生能源第五次工业革命,也叫工厂无人化革命,AI革命,核心引擎就是无人工厂的大规模普及,这也是为何纳斯达克牛市冲天,而上海股市萎靡不振的根源。计算机、机器人、可再生能源是工厂无人化浪潮中最战略的三大产品。 而1980-2020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办公自动化革命、信息革命、互联网革命,突破的是办公技术、信息生产技术,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729852B9:46746<9;926
1.第五次工业革命:全面AI时代的到来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技术奇点的爆发:蒸汽机解放体力、电力点亮文明、 计算机 重塑信息、互联网连接世界。如今、第五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 驱动力 ,正在引发更生层次的范式革命,更新人类的认知边界、社会形态乃至文明本质的颠覆性重构。今天被一jvzquC41zwkrk~3eqo54995:74;6888457957@7
2.论第五次工业革命只能是“人工人类”(转载)按照这个发展趋势,2040年距离上一次40年,一定有第五次工业革命。 并且每一次革命不是上一次的复制,因此能源改变不会再成为工业革命,比如氢能不会是下一次工业革命。 而且每一次革命必须以上一次为基础。比如有了电才能有计算机,有了计算机才能有互联网。 那么可以预测,下一次工业革命只能基于AI,通过AI设计新的生jvzq<84kocmfu7sgyusuj7sgv1tGq{zo1cxuklqg1Ktew|yt{1=26A<
3.AI大模型大规模应用下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第五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 时间:现在 主要特征: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使机器具备了感知、学习和决策能力。 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预期影响: 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将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88297198ftvkimg8igvcomu86682=4;<6
4.人工智能作为第五次工业革命,Al时代,智算力就是生产力!AI算力需求人工智能作为第五次工业革命,Al时代,智算力就是生产力!AI算力需求暴增500倍,人工智能板块至少会走出5~7年的跨年度长牛行情! 华为懂事长孟晚舟在全球分析师会议上爆料: 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达3.41万亿美元 !AI算力到2030年增长500倍! 算力由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中心由无数的光模块和GPU组成。 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526893<6265>:;>:2696
5.一文回顾生成式AI的发展:GANs、GPT、自编码器、扩散模型和Transformer系生成式AI代表着第五次工业革命(5IR)的前沿,这是一股力量,注定要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并在各个领域引发变革性变化。这种转变得以实现,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大规模数据集和超越地理界限的分布式计算资源的深刻相互连接。多个行业,包括医疗保健、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娱乐和教育,都在因生成式AI的能力而面临重大颠覆的jvzquC41dnuh0lxfp0tfv8FKIEks1jwvkerf1mjvckrt1:868:6:9:
6.人大重阳网王元丰:何为“第五次工业革命”?为何它关乎“碳中和王元丰:何为“第五次工业革命”?为何它关乎“碳中和”未来? 为了传播绿色发展核心前沿理念,人大重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科技传播中心、《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将紧密围绕碳中和,联合举办系列讲座,传播与碳中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为了传播绿色发展核心前沿jvzq<84tfe/t~h0gf{/ew4|y1wt{s4v|jykzuo|1v€ius}nl|e{vug1f2i1e<9:59h76?g3dg?e6==83:8:0jzn
7.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简史:93页PDF文件免费下载如今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AI) 带来的第五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的运行速度远远快于人类的输出,并且能够生成曾经难以想象的创造性内容,例如文本、图像和视频,这些只是已经发生的一部分。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要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就有必要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关注公众号:【互联互通社区】,回复【AI513】获取全部jvzquC41dnuh0lxfp0tfv87623e96=>66670c{ykenk0fnyckny03=9768<72
8.AI驱动,制造业迎来“智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械力替代自然力,让生产从“个体经验”转向“机械协同”,为自动化埋下伏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电力的普及应用,“机器重复执行固定指令”成为主流。20世纪中叶后,PLC、工业机器人与ERP、MES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精度,让生产进入“精准可控”的自动化成熟阶段。21世纪以后,真正的质变jvzquC41yy}/ewnk0eun0ls1iz~xy8wo{fh049772;5u49772;69a?=543>/j}rn
9.革命的“通关密码”当前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第五次如何拯救生命为顺应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日前,凝聚三位顶尖专家智慧与产业洞察的一部著作《第五次工业革命:颠覆性创新, 解锁未来医疗需求》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冯文昌博士、张思毅博士与毛冬蕾女士联袂撰写,以前所未有的全景视角,系统梳理脑机接口、医疗机器人、基因编辑、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AIDD等18项前jvzquC41zwkrk~3eqo546A8525?288883287:B=
10.人工智能开启创新发展新时代前几次工业革命分别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由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新产业革命将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技术和通用性技术,具有广泛渗透性,会对人类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 第一,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会议讨论会上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tvqv1jznn872463138681euovnsva4<16986;0nuo
11.「十五五」及2026投资展望:论本轮牛市底层逻辑、布局「新生产力」+危机与科技革命的共生,从来不是历史巧合,而是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桎梏的必然。 当旧技术无法化解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的困局时,危机便倒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中,最终用新技术重构增长逻辑,这一规律在三次关键历史节点清晰显现。 1)第一次工业革命:产能瓶颈与债务压力催生机械化 jvzquC41zwkrk~3eqo52;;>::46368879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