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洞见:国产芯片的突围与自强李瑛江原

全球AI算力竞争日趋激烈,算力自主已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战略要地。当前高端 AI 芯片技术与生态仍由国际巨头主导,国产替代既是我国 AI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必答题”,更是保障国家科技安全的 “关键攻坚战”。

她表示:随着全球AI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国产AI芯片在技术突破、生态建设与投资价值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Part.1

AI算力需求爆发,国产芯片迎来历史机遇

从OpenAI的数据来看,2023年至2025年,AI推理需求增长约十倍,算力需求增速更为迅猛,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超2000亿美元,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李瑛指出:当前AI应用正从训练向推理场景快速扩展,预计2025年,推理市场规模将与训练市场基本相当,并将成为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差异化竞争机会。

李瑛对AIGC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其中,短视频有可能从推荐升级为针对个人偏好的即时生成和推荐混合形态。她介绍,随着AIGC应用规模化落地,云端推理、边缘推理等场景对AI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模型参数规模已达千亿级别,需要分布式计算支持;图像生成类模型对内存容量要求极高,至少需要20GB以上;而实时交互应用则对低延时、高并发提出挑战。

当下,头部大厂纷纷投身造芯,而在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AI芯片的国产替代建立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已从发展议题上升为战略必需。

Part.2

突破技术封锁,中国芯中国造

面对美国从算力、存储、制造到EDA软件的多维度围堵,李瑛表示:江原半导体选择了最难但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全国产化。

“我们的愿景就是‘中国芯,中国造’,致力于构建‘全国产化生产、制造和封装测试全内循环’。”李瑛介绍,通过工艺协同优化和系统集成创新,江原半导体基于现有工艺潜力,采用Chiplet等先进封装技术,在芯片性能上实现了对标国际领先产品的突破。

2024年,江原大算力AI芯片全流程国产化产业链首次突破,D10加速卡于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交付。这款产品在架构上进行了极致领域定制,为AI计算量身打造,通过算法硬化、超低精度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计算效率的大幅提升。

已在推理芯片及软硬一体机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展现出核心自主研发能力。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更多资本聚焦核心赛道,国产 AI 芯片将加速从 “技术突围” 走向 “生态自强”,成为全球 AI 算力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Part.3

尖峰对话:场景与技术能否双轮驱动

圆桌论坛环节,谢诺辰途投资总监闫增阳作为主持人,与江原科技董事长、CEO李瑛,江原科技联合创始人、CTO王永栋以及广东省人工产业协会副会长、谢诺辰途投委会主席魏晓林围绕AI芯片的性价比、技术壁垒与商业潜力展开深度对话。

李瑛指出,江原要在当前市场中找到价值所在,一定要做具有性价比的、所有用户都用得起的产品。

互联网大厂都在涉足芯片领域,但很难用做软件的逻辑去做芯片,迭代的速度并没那么快,更多是基于自身业务需求和设计公司联合开发。“AI芯片的未来在于与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李瑛强调,江原将加强与推理算力和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持续打磨产品竞争力。

王永栋认为,国产替代的诉求十分强烈,江原可以做出自己的产品优势。

魏晓林认为: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国产AI芯片的供应链安全价值日益凸显,可以说,供应链的安全是一个必选项,而江原的全国产自主可控正好满足了这一必选条件。

论坛现场特别设置了互动提问环节,参会者积极踊跃,现场嘉宾们为提问者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答。

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与政策支持加码,国产AI芯片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强之路。

Part.4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洞察

谢诺辰阳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梁文杰也在昨天的产业洞见分享会上,作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洞察》主题演讲。他从宏观政策、技术演进与产业应用等多维度,系统剖析未来五至十年AI发展的关键机遇与挑战。

他指出,AI的浪潮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在全球资本、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多重变量下的综合博弈。

在AI浪潮下,国产芯片的突围与自强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商业选择,更承载着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本次“产业洞见——全球前沿产业及尖端科技分享会”不仅是科研、产业与资本之间的思想碰撞,更成为推动国产 AI 芯片生态建设与行业认知深化的关键纽带。

谢诺投资将与投资人携手,与江原半导体等国内自主可控全国产化领军企业奔赴未来,共同推动国产AI芯片产业迈向新高度。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 END --

谢诺产业研究院是谢诺投资集团的专业智库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硕博士、政产学研外部智力。

谢诺产业研究院深度整合前沿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源,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业研究平台,以独立客观的研究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输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谢诺投资集团的股权投资板块、证券投资板块、海外投资板块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谢诺产业研究院开展与国内外顶尖大学与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跟踪前沿技术创新,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THE END
0.这颗“中国芯”走出“中国路”中国在芯片赛道上如何赢得优势?国产替代的关键在哪?近日,清微智能创始人王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这家被誉为“清华AI双子星”的企业,正以原创的可重构AI芯片(RPU)为突破口,在国产芯片赛道探索出一条差异化新路线。 jvzquC41yy}/eww0ep5kkwllk1mvpmtpi1814>59455u49772984a>7949>19B3ujvsm
1.新闻周刊丨从零重构硬核突围中国“芯”迭代升级中围绕着芯片,美国的封锁打压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不断取得突破的中国芯片,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里是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商务部总部,十几天前,其工业与安全局发布的关于AI芯片出口管制的指南,再次以霸凌和威胁的手段,意图在全球市场,封杀中国的高端芯片。这份指南,直接点名华为“昇腾”AI芯片,声称在全球任何地方jvzquC41pg}t0lhvx0io1;5471661;:1CTZJuS>WnFMzXpJ4X3_6zzSZ47664>3ujvsm
2.瑞银深度:美国倒逼中国芯片国产化,实现长期技术自主可控在美国持续收紧先进半导体出口管制的背景下,芯片国产化已成为中国强化 AI 生态系统的战略要务。当前,受美国《人工智能扩散规则》限制,中国获取英伟达H20等高性能芯片的渠道日益受限,且特朗普政府可能出台新的管制措施,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正加速研发国产替代方案。 jvzq<84pgyy/39osmc4dqv3ep1814>62385d8@69;:64;7xjvor
3.芯片、算法、数据多管齐下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产大模型加速“上新”、应用迭出。但与此同时,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急迫性也愈发凸显。大模型产业链的部分高端核心硬件受限、算法框架生态待增强、数据资源不均衡等现象依旧存在。如何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我国AI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而高性能芯片是算力的核心载体。目jvzq<84hkpgoen3rgqvmg7hqo0io1w614286198391i2299/62:52;:20jznn
4.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这场“纳秒之争”的背后,是全球科技话语权的重构。中国芯片产业的突破,不仅能打破多个领域的国外垄断,更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全球产业提供新的技术路径与生态选择。jvzquC41pg}t0{ze0gjv0ls13;>12@8;32842A79236/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