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AI)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有人甚至认为,这将会是一场“认知革命”。众多的说法和解释,包括一些惊人的言论,实际让AI的运用前景,变得更加模糊,甚至是引人担忧。AI创造的世界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里提供了安邦智库的一个推论。
安邦智库的观点很明确,AI大规模运用导致的是一场由软引擎推动的现代工业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时间上的急剧压缩,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效率逻辑。工业革命受制于钢铁与蒸汽的物理定律,工厂的建设、铁路的铺设都是缓慢、资本密集且受地理限制的物理过程。而认知革命建立在数字的“比特”之上,AI模型和软件应用的复制与分发成本几乎为零。一个运用AI技术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云服务在几分钟内扩展至全球;一条新的“认知流水线”(一个专用App)可以通过互联网瞬间触达数百万用户。这种基于数字媒介的本质区别,正是这场工业革命得以惊人加速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通用AI模型提供了一种大脑神经的作用,任何工业流程以及服务业流程,都可加以运用,释放其类似人类顶级大脑智商的效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AI的创业家们,实际正在扮演着当年将蒸汽引擎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角色。因此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谁将成为AI时代的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他们一定将会成为新一代的行业巨擘,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有人评估,这场工业革命事实上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那么1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标定为其具体的战场规模。不过,从现代工业革命的角度来看,10万亿美元实际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因为AI的运用现在已经嵌套进了几乎所有的生产流程以及服务业流程。实际上,仅仅是美国服务业市场的规模,可能就不止这个数字。
在生产领域,AI同样将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普及运用。智慧化的生产,有脑力运用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代替人工。机器人将不再是僵化动作的重复,而是具有思考能力,具有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就有潜力让机器人可以在多种多样的生产场景中发挥和运作,节约资源,大幅度提高效率。据麦肯锡测算,AI在制造业全面应用后,全球每年可节省1.3–2.6万亿美元。人是需要休息的,但AI不会,也不需要。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AI每年可为全球GDP贡献13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是核心贡献者。
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AI也将通过自动化、增强和创造全新的服务模式,让原本昂贵或无法获得的专业服务变得普及。AI法律助手可以让小微企业以极低成本获得合同审查服务;AI医疗诊断工具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专家级的影像分析。这些新生的需求将共同推动AI的市场边界得到极大的外延。
在AI软引擎高速开动的时代,知识工作的本质正在发生转变。过去,我们追求的是“低杠杆、高确定性”的工作模式,即对任务的每一个步骤和结果都有100%的掌控。而现在,我们正迈向一个“超高杠杆、结果不确定”的新范式。工作的角色正在从直接执行者转变为AI的“教练”和“修正者”,从而实现超过1000%的杠杆效应。未来的工作者必须适应与概率性、非确定性的AI系统协作,从死板的执行转向灵活的迭代与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