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2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林业出版社、《林业经济问题》杂志社等单位的90余名林业技术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开幕式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建成教授主持。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书记戴广翠,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杨幼平,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金佩华,浙江省诸暨市副市长何鸿成,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院长石道金分别致辞。
论坛围绕“林业经济管理创新与成长”展开深入研讨,杨幼平、清华大学教授杨德林、戴广翠和陈建成分别作题为《浙江林业改革与发展》、《关于创新的几个问题》、《林地林木资源核算》和《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的主题报告。
本届会议收录的论文将汇集出版,以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与创新的需要。论坛还决定,第九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将于2015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办。
学会新闻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专讯
加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技术经济》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技和产业》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检良出席论坛并致辞。黄检良副理事长指出,本次平行论坛的主题与年会主题高度契合,而且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时代特色。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社会治理、科研成果保护等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难题,亟需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以促进人工智能的有效运用,本次平行论坛为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检良致辞
本次平行论坛分为主题发言与论文交流两个环节。主题发言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的主题发言环节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处处长邓仪友研究员主持。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处处长邓仪友研究员主持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韩秀成研究员作了题为《中美知识产权交锋的启示》的发言。在发言中,韩秀成研究员首先对20世纪90年代直至当下的中美两国之间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锋,包括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历次“特别301调查”、中美经贸争端第一阶段协议知识产权章节的形成、美国当前的对外知识产权政策等作了系统性回顾。其次,韩秀成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我国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政策,他认为对外知识产权政策一直是美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经济利益始终是美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知识产权交往的政策基点。再次,韩秀成研究员以华为、中兴等公司的遭遇为例,进一步提出了美国以知识产权谋求长期利益的表现形式、战术手段以及形态特征,并提出知识产权是中美关系大局中极为重要的议题,在当前世界体系的转变进程中,中美之间知识产权合作与斗争并存的关系具有长期性,对此应有准确认识。最后,为有效应对中美知识产权交锋,韩秀成研究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下定决心走更高水平自力更生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要有底线思维,为应对更坏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乱了自己的节奏;三是要努力化解矛盾,争取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多快好省地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韩秀成研究员还指出,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应当立足于自身,无论国际风云怎样变幻,都不能迷失方向,我国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大做强自己,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实现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韩秀成研究员报告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宋洋作了题为《深圳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与启示》的发言。在发言中,宋洋主任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深圳知识产权工作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近三年来深圳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三个突出困难。同时,她还介绍了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近两年聚焦“事前”风险防控、“事中”精准指导、“事后”总结提升等环节,帮助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工作经验,同时总结了应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的四点启示。
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宋洋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副院长刘云作了题为《企业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与运营》的发言。刘云教授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对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作了详细解读,介绍了地方出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文件及案例,将华为、比亚迪、IBM作为典型案例介绍了企业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此外,刘云教授还以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基本要求为基础,介绍了我国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副院长刘云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教授作了题为《企业商标行为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的发言。肖延高教授以当前商标注册申请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为背景,运用实证方法,深入研究了价值型、防御型、联合型、累计型四类商标组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就企业现有业务与商标注册行为的关系得出四点结论,并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出两点建议(即从增进企业绩效出发,企业管理者有必要谨慎采取细分的商标注册行为;政策制定者也需要针对企业不同的未使用商标行为,包括现有业务和非现有业务,区别适用《商标法》,以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教授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戚湧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创新的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的发言。戚湧教授认为,数字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存在双向驱动关系,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推动知识产权治理。戚湧教授指出,在数字创新背景下,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知识产权主题适格性、保护地域平衡性、价值向度差异化等三大挑战,我国应从治理体系建设、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机制、服务水平以及安全规则等六个方面,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戚湧教授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王黎萤教授作了题为《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机制与路径》的发言。王黎萤教授深入分析了标准、知识产权和联盟载体与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复杂关系。王黎萤教授提出,在宏观层面上,我国应当加强产业标准国际化能力,冲破“标准规锁”,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在产业层面上,我国应当以高质量知识产权支撑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探索知识产权与标准有效融合路径;在微观层面上,应当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王黎萤教授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牧南教授作了题为《高质量专利特征提取:机器学习和特征秩视角》的发言。李牧楠教授采用2012-2023年的中国专利奖获奖专利作为高质量专利数据集,随机爬取相关领域专利文件作为普通样本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两个专利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李牧楠教授认为,对专利质量的科学客观评价,需要坚持多元化、多维度、综合动态的评价准则,有必要引入价值导向评价标准和原则,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些通用的文本计量指标。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牧南教授报告
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孙长江作了题为《AI赋能专利大数据服务科技创新》的发言。在发言中,孙长江总监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及技术使用现状,介绍了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及生成式AI技术建立“创新大脑”服务客户的过程和取得的优异成绩。
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孙长江报告
下午的主题发言环节由刘云主持。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长聘教授、副院长刘云主持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作了题为《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北理工实践探索》的发言。在发言中,陈柏强主任简要回顾了我国促进成果转化体制改革的过程,认为制约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已基本解决。陈柏强主任还介绍了北理工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代表性举措,认为其关键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责权利对等,凝练形成了合规、共赢、选优、做强的科技成果转化核心理念。他表示,各高校在实践领域做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实践者与学术界的紧密合作,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报告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处处长邓仪友研究员作了题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基本规则研究》的发言。在发言中,邓仪友研究员提出建立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中提出的“四个充分”原则对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几个基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邓仪友研究员提出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保护客体、保护要件、权利内容等基本规则。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处处长邓仪友研究员报告
主题发言结束后,参会人员结合专家报告,围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投稿论文交流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亚峰助理研究员主持,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宝教授分别对5位报告人的论文进行了点评。
武汉理工大学姚云龙作了题为《高价值专利培育全过程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研究》的论文汇报、浙江工业大学余佩玲作了题为《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视下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机理及异质性检验》的论文汇报、四川大学张秋明作了题为《基于知识网络嵌入特征的专利转让行为预测研究》的论文汇报、武汉理工大学李佩钊作了题为《六大现代化路径:国家重大产业知识产权安全风险治理的方法论思考》的论文汇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李飞作了题为《深港共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若干问题探析》的论文汇报。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亚峰助理研究员主持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延高教授点评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宝教授点评
武汉理工大学姚云龙汇报
浙江工业大学余佩玲汇报
四川大学张秋明汇报
武汉理工大学李佩钊汇报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李飞汇报
最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云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在发言中,刘云教授表示,当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围绕数字创新的知识产权治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发展、高质量专利智能识别、AI赋能的知识产权科创服务平台构建、国家重大产业知识产权风险治理、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有效模式等重大前沿性课题,亟需发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跨领域、多学科专家资源优势,组织产学研开展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为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提供理论、方法和政策支持。同时,他指出本次平行论坛展示和交流了专委会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刘云教授还回顾了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强调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要顶天立地,体现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的特征和定位,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区域。他建议,专家学者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专业委员会将以模块化形式扎实开展更多工作。(供稿人:张亚峰、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