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人类最古老的情结。一万四千年前,尼罗河谷。阳光下,静静的河滩上,片片黄澄澄、亮闪闪的小精灵,发出眩目的、无以伦比的光彩。埃及人被这奇异的景致惊呆了!这就是有关金子发现的记载。
在人类几乎刚学会写作的时候便出现了有关黄金的文字纪录。埃及人用最完美的平面几何图形——圆,作为“金”这个最珍贵金属的象征。英文黄金“gold”一词源自日耳曼语“aurum”的讹传,意为明亮或闪光的金属。拉丁语中的“aurum”据说起源于早期意大利语“aurora”,意为“黎明之光”。金的化学符号Au正是来源于这里。
圣经《创世纪》第二章中写道:“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里的金子是最好的。”在文明启蒙初期,黄金因其经久耐用,被当成护身符,后被用作宗教信物。
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在印度河和尼罗河流域,黄金开始广泛用作货币,作为交换手段。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王克和萨斯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金币。1816年,大英帝国正式进入金本位制。铸有女王头像的英国金币伴着坚船利炮开疆裂土,横行天下。
晚些时候,欧洲大陆和北美也相继进入金本位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全世界已经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直至今天,黄金仍然是畅通全球的硬通货,并以它高电导、高热导和延展性,成为航天航空、电子通讯、纺织化工、建筑装饰、陶瓷塑料不可或缺的原料。
中国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夏商周三代时已经从出土文物中证实有制作黄金的器物了。如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金银器,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墓葬中发现的商代早期金叶。(下图为1936年辉县琉璃阁甲乙墓的发掘现场)。
中国早期的黄金产地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夏商周三代的采金之法,主要是自水沙中淘采出自然金。周代以后,除淘金外,已有采自山中金矿脉表层的岩金。(图为淘金)
司马迁在《史记·食货志》中记述“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早在公元前22世纪末,国内就已把黄金当成货币,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周代黄金一斤为一金;秦以一镒为一金;汉复以一斤为一金。汉时黄金一斤值万钱。王莽朝末年,金价不甚稳定,随市场货物多寡而上下浮动。由于黄金的用途广泛,且深受人们喜爱。汉代黄金一斤值万钱,却无明文规定是货币。事实上却以货币形式流通于市场,但无特定的货币形制。用时是按重量支付,甚至要剪割使用。(下图为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了大规模的采金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对金矿的区域分布,找矿标志及矿床分带现象等,已有粗浅认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黄金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和破坏,使基础脆弱的黄金工业遭受很大摧残。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为了脂粉,为了赔款,也为了军饷,风雨飘摇的大清朝竟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记录:产金43万两,合13.5吨。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数字。此后直至1976年,中国黄金产量再也没有超过这一水平。
民国初年,黄金工业急剧下滑,黄金产量由高峰跌至低谷。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货膨胀加剧,由于价格波动及战乱等原因,金矿业逐步陷入萧条状态。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受到严重破坏,加之解放不久百废待兴的局面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黄金工业一度步履蹒跚。1957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加强黄金资源地质勘探和开采,国务院先后做了许多工作,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也加强了金矿地质勘探,专项经费逐年增加,但黄金生产仍然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1979年黄金部队组建以来,探明超大型岩金矿床2处,特大型岩金矿床3处,大型岩金矿床13处,大型砂金矿床4处,累计提交黄金矿产储80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900多亿元。随着中国黄金产量的跃升,黄金产量高居世界第5位,成为世界第5大产金国。
在当今世界,黄金依旧是尊贵和财富的象征。南非,弹丸小国,因为盛产黄金而成为国际舞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黄金储备的多少,仍然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抵御金融风暴的重要砝码。
亚洲金融风暴乍起,经济膨胀得想要对美国人说不的日本,转眼又成了小老弟;刚刚崛起的印、马、泰、韩迅即被金融大鳄掀翻马下,本国的货币如断线的风筝,老百姓银行里的存款一夜间大幅缩水,人们发现能与之抗衡的似乎只有黄金。
金砖国家含金量
黄金是基石,仿佛是世纪末的忠告。美国阿拉斯加前财政部长说:“我不管美元价值如何!一盎司黄金总可以买一套很好的男服,独立战争是这样,南北战争是这样,罗斯福当政和今天也是这样”。《时代周刊》的一篇评论这样说:“非常有趣。1900年一个英国工人的工资每周平均半盎司黄金,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物价的暴涨暴跌,英国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仍旧是半盎司黄金。”
1997年,面对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朱镕基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一言九鼎:人民币不贬值!中国的自信,来自于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来自于国家拥有的1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数百吨黄金储备。